儿童读物改动引发学者、作家和教师批评,称是对毛利身份的“攻击”。
Matariki_Festival_Day_2024_kapa haka 2024年毛利新年庆祝活动中的毛利舞蹈
背景新西兰课程改革导致部分儿童教材中删除毛利语词汇,同时决定不再重印深受喜爱的迷你读物《在毛利会堂》(At the Marae),理由是其中毛利语过多。 教育部表示,新书仅保留人物姓名的毛利语,其他词汇将被剔除,以便孩子们更容易学习英语的拼读。
改动内容新系列教材:Ready to Read Phonics Plus(共 78 本)将删除除名字外的毛利语。 影响书籍:12 本新书受影响,《在毛利会堂》迷你读物将停印,仅保留大开本课堂朗读版。 理由:教育部称毛利语单词“难以解码”,可能干扰儿童掌握英语拼读。
政府的理由教育部在报告中指出: 同时引入不同书写系统可能让孩子困惑; 证据并不充分,相关结论“参差不齐且不确定”。
教育部长斯坦福则强调:
批评声音学者、教师和作家认为此举削弱毛利语地位: 文化伤害:“不仅损害毛利儿童的文化身份,也低估了他们学习简单词汇的能力。”——惠灵顿维大副教授 Awanui Te Huia。 机会减少:毛利儿童难以进入沉浸式学校,主流教育中有限的毛利语接触机会被进一步削减。 错误逻辑:将“毛利书中不要英语”与“英语书中删掉毛利语”等同,是“错误的比较”。
毛利校长协会 Te Akatea 更是直言: “这是对我们语言的攻击、对我们文化的否定,也是对毛利人身份的侵犯。”他们批评政府的做法是“种族主义与文化压制”。
更广泛的背景自联合政府上台以来: 公共服务中毛利语使用被削减; 多项改善毛利健康和福祉的政策被回撤; 政府宣称目标是终结“基于种族的政策”。
然而,学界警告: 新西兰作为“全球语言复兴领袖”的地位岌岌可危; 政府阻力已导致毛利语复兴出现停滞。
新西兰校长联合会主席 Leanne Otene 直言: “这不是一本书的问题,而是系统性削弱毛利语的体现。孩子们正在看着他们的政府,把毛利语当作不重要的语言。”
结语一边是政府推动“结构化读写”,强调英语学习的效率;另一边是学界和毛利社群,担忧母语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这场围绕教材用语的争论,折射出新西兰社会在语言、身份与文化传承上的深层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