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页 首页 华页专栏 查看内容

「挖臉」与「挖嘴」

2025-8-28 08:40| 发布者: mpeditor| 查看: 230| 评论: 0|原作者: 南太井蛙

摘要: 【蛙蛙其談2514】 每逢選舉臨近,都是一種提醒,時間過得真快,又是三年過去了! 今年共有477人參選,競爭奧克蘭172個民選職位,據說是12年來最高提名紀錄。只希望投票率也能同樣破新高。 初步統計有22名華人參選, ...

【蛙蛙其談2514】

  每逢選舉臨近,都是一種提醒,時間過得真快,又是三年過去了!

  今年共有477人參選,競爭奧克蘭172個民選職位,據說是12年來最高提名紀錄。只希望投票率也能同樣破新高。

  初步統計有22名華人參選,出街的競選廣告上有不少新面孔,其實華人僅僅佔參選人總數4.6%。

刁女士被「挖嘴」地方选举广告牌。脸书照片

但是已經出現刁女士肖像被「挖嘴」的惡作劇,記得三年前也有類似劣行,不同的是Paul楊的肖像是被「挖臉」。

  以個人僑居海外多年的生活經驗來看,這種劣行除了種族歧視之外,中國在國際上引起的爭議,与西方國家在某些議題上發生的緊張或對峙。最終會從地緣政治折射和移轉到海外華人在居住國的族群認同、民主參與以及社會觀感多重層面。

  對於有心服務社區的參選人而言,無論是受到種族歧視或者地緣政治影響,都是很無辜的。所以對來自少數社會群体的刻板印象与敵意,以及對華人參政的不滿或排斥,我們都應給予理性的駁斥,以正視聽!

  近年來令人痛心的另一個現象是華人社區內部的撕裂。

原居地政治干擾了本地的民主。在地華人之間因為某些言論或者活動,發生了個人之間的衝突,甚至對簿公堂。

  「同根相煎」不僅削弱了整體華人社群的政治影響力与公信力,也直接影響了主流選民對華人參選人的支持,結果反而會華人參政機會更加減少,令華社聲音更加微弱。

  地方選舉其實也是一次民主素養的考驗。

我們應該聚焦在候選人的政綱、能力與對社區的貢獻,而不是其族裔背景或原居地政治立場。過去在選舉中發生過的風波提醒我們:民主不只是投票,更是對話與尊重。

  奧克蘭華人無論來自中國、台灣、香港或其他地區,身在此地的每一位都有共同目標:讓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和諧。放下成見,才能凝聚力量。

候選人也應堅定價值立場,面對污衊與攻擊,候選人若能以理性、透明的態度回應,反而能贏得更多選民的尊重。

候選人可以從族裔社區起步:先在華裔社區建立起堅實的支持基礎,以此為起點,讓自己能夠獲得最初的資源和選票。

然後強調共同價值觀:把競選主軸擴展到更廣泛的議題上,例如經濟、教育、醫療等等這些所有族群都關心的問題。強調自己作為一個普通市民,如何理解並能解決這些普遍性的問題。

我們要將族裔身份融入主流: 將自己的華裔背景視為一種優勢,例如,強調其勤奮、重視家庭和教育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很多西方社會中也受到推崇。華人候選人可以展示自己的多元文化背景,讓自己更具包容性,更能代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

三年過去了,上一屆我們選出的「代議士」都幹了些甚麼?

今後的三年,這一次新參選的候選人能為我們的社區帶來那些改變?

  這或者才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個人覺得華人社區應該把這次選舉化為一次「集體覺醒」的契機。大家更要有辨識力,不被情緒操控,不受原居地政治或族群偏見影響,恪守本地核心價值觀,理性投下手中一票,選擇真正能為奧克蘭市民服務并且帶來改變的「代議士」。

要想給這座城市帶來真正的改變嗎?!

我們可能首先須要改變一下自己!不要再「同根相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