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页 首页 华页专栏 查看内容

唱歌劇的意大利小酒館

2025-8-21 10:22| 发布者: mpeditor| 查看: 25| 评论: 0

摘要: 【蛙蛙其談2512】《晴朗的一天詠嘆調》絕美的旋律,在木火比薩烤爐的火光中裊裊上升。女歌手其貌不揚,卻真切唱出蝴蝶夫人的夢幻的期待。小酒館里的人擱下刀叉、酒杯,舉座屏息聆聽。巧巧桑深情痴心等待情人平克頓, ...

【蛙蛙其談2512】

  《晴朗的一天詠嘆調》絕美的旋律,在木火比薩烤爐的火光中裊裊上升。女歌手其貌不揚,卻真切唱出蝴蝶夫人的夢幻的期待。

小酒館里的人擱下刀叉、酒杯,舉座屏息聆聽。

巧巧桑深情痴心等待情人平克頓,歸來的帆影卻始終沒有出現。歌手唱出了詠嘆調里蘊含的「淒美的矛盾」------角色的期待破滅,聽眾的心碎。

  從年輕時就愛聽這首詠嘆調,它不只是蝴蝶夫人的獨白,更觸動了人類共通的情感:等待愛人、對未來的渴望、希望與幻滅……讓人在美麗的旋律中感受到深深的哀傷。

  我們的人生里有過多少次這種望眼欲穿的盼望,以及錐心蝕骨的失望,然而我們卻從未放棄。箇中就有生命意義的啟示。

有位女士向歌手足下拋出一束鮮花,以表對美妙歌聲的敬意。

  酒館小小的,古樸原木桌椅,火煙熏黑的牆上貼著幾張老照片,一面大鏡子映照出搖曳火光与客人臉上的笑靨。

廚房中飄來一股淡淡的香氣,有鼠尾草、蕃茄、芝士還有紅酒……使人想起老祖母的味道。

  一向對那些俗不可耐的紅格子桌布感到好奇,曾經質疑出過喬托、提香的意大利人審美力如何退化了。

原來它的出現最早是因為蕃茄醬,由於意大利食物大量使用,為免濺落桌布上留下明顯污漬,所以用紅格子布遮掩之。盡管在意大利本土巳少見紅格子桌布,但在歐美紐澳的意大利人仍堅持使用之,以示思鄉与守舊。紅格子桌布變成了一個意大利傳統的符號。

  至於當晚擺在紅格子桌布上的食物是否稱得上「意大利傳統風味」,余非專家,實不敢妄下判斷。因為這間店剛得了一個紐西蘭意大利風味獎,應該不會是浪得虛名吧。

  意大利菜跟法國菜一樣,通常使用少量高品質食材,通過簡單烹飪技巧(如烤、燉、煮)突出風味。 味道講求平衡,如酸(番茄)、鹹(奶酪、火腿)、香(香草、橄欖油)之間的和諧。

從食材的選擇上,我認為這間小酒館尚有改進空間。我們的海鮮套餐中,除了魚還新鮮,蝦、青口還有蛤蜊均屬次等。令這個南義海鮮+北義甜點的套餐稍為遜色。

不過,吃個晚餐,聽聽歌劇,享受生活的閑適餘暇已經十分感恩,何須挑肥揀瘦,壞了食慾与心情。

食物質素雖然打折扣,心情一定要得滿分。這也是我對人生的態度。做人不要老是覺得全世界虧欠了自己,這也不滿意,那也不合乎要求。凡事十分有六、七分則可以接受了。

最後順便說說,意大利美食與歌劇之間,其實有著很深的文化聯繫。雖然一個屬於味覺與餐桌文化,一個屬於舞台與音樂藝術,但兩者都共同反映了義大利人對「生活的美感與激情」的追求。

歌劇唱的是意大利文,哪麼不懂意大利文聽甚麼歌劇呢?!

其實歌劇中有一種跨越語言的藝術魅力。她的音樂設計本身能「替語言上色」,用樂器烘托情感,用聲樂展現戲劇張力。

所以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聽懂旋律的美感,被聲樂技巧所震撼!這大概就是歌劇的普世吸引力吧。

妙諦就在於像意大利人那樣,把日常生活過得像藝術,把藝術融入日常生活。

我跟不止一位友人提過,若有閑情逸致,不妨暫忘塵憂。也來小酒館點個木火披薩,聽上一曲「蝴蝶夫人」,低語清談,共渡良宵,豈不快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