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页 首页 华页专栏 紐轉乾坤 查看内容

與自己的思想為伴

2025-8-14 20:12| 发布者: mpeditor| 查看: 124| 评论: 0|原作者: 南太井蛙

摘要: 【蛙蛙其談2512】我不畏冷,無須抱團取暖。又向有潔癖,故遠離污濁塵囂。是不是自翎清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不在乎別人怎樣看我,所以我的交友,是另外一種境界。 初識相交,我會視對方為好人甚至君子,相待以 ...

【蛙蛙其談2512】  

我不畏冷,無須抱團取暖。又向有潔癖,故遠離污濁塵囂。是不是自翎清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不在乎別人怎樣看我,所以我的交友,是另外一種境界。

  初識相交,我會視對方為好人甚至君子,相待以誠,交往以愛。但日久知人心,表里不一的另一面顯現,或是有了不一致的意見,我都會給三次機會。倘若一而再、再而三,友情到此為止。即使如此,我也有一個「不出惡言」的原則。見了面客客氣氣便是,即使疏於過從往返,偶而念起,也心中默禱,并無怨懣,懶得去計較究竟他負我抑或我負他。

  因為朋友就是人生路上為伴之人,某一段与你并肩同行,見證了我們的生活和世界的風光,在某一個岔道口各行各路,各人去歷經新的風光,難道不是很平常的小事一樁嗎?

  對於朋友是否交往時間越長越好,哪倒未必。因為雖然同行得比較長遠,人是會變的,自己也在改變。一路行來,坎坷曲折,甚麼事都可能發生。有時長時間的友誼也會成為「感情記憶」,你不再是老朋友生活中優先關注和交往的重點,因為他巳經有了新的對象。

  一生中交了許多的朋友,有能長期相交、深交,有的短暫的熟絡,轉而冷淡疏遠。彼此交惡的絕少甚至沒有。如果說曾經得失過朋友,也是我的錯失。

  因為年紀大了,認識和交往的朋友比較多了,也就想到思考和總結一下朋友与友誼。

  我是個理想主義者,全心投入每一段友情,而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往會讓我感到失落。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我的真心「錯了」,只可能是表明雙方的期待或投入度并不對等。

理想主義的友情觀,讓我期待每段關係都能達到深層的相互理解,但現實中,友情的深度和形式會因人、因時而異。

所以我質疑自己是否「太過認真」和「用情太深」。

這其實是理想主義者在人際關係中常遇到的挑戰:如何在真心付出與保護自己之間找到平衡。

我覺得自己要接受友情的多元性:並非每段友情都需要達到知己的深度。有的朋友適合分享興趣(如琴藝、文章),有的適合輕鬆相處,有的則能深入心靈。為不同朋友設定不同的期待,這樣能減少失望,也讓㿞的真心更有針對性地發揮。

  「忽略對方的局限性」和「期望過高」是我交友的另外兩個盲點。

「局限性」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學識、經歷和當下的生活處境,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在友情中的表現。

不能要求個個朋友都同自己一樣。

同時不要忘記自己也有局限性,只不過自己未有自察反省罷矣。

「期望過高」是指理想主義的友情觀讓自己追求深刻而有意義的交流,但現實中,並非所有關係都能達到這樣的深度,尤其當對方的需求、能力和自己的不同時。期望過高便會帶來越大的失望。

或者真正的「好朋友」不一定非要深刻到無所不談才能有價值。

有時,輕鬆的相處、偶爾的共鳴也能帶來快樂。「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一種美好的模式。

我還發現一個更高的境界,那就与另一個永遠不會冷落或背叛你的「朋友」相依為伴------那就是自己的「思想」。

與自己的思想為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練習和勇氣。這是一個能讓你變得更內在平靜、更有創造力,並且對自己有更深層理解的過程。

在歷史上,許多哲學家、思想家、宗教領袖和藝術家都曾提倡類似「與自己的思想為伴」的境界。

主動地、有意識地與自己的內在世界建立起一種深刻的連結與對話。

常常獨處與內省,真正「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思想不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成為一種可以被觀察、被理解的對象。

學會自我認同與接納,與自己的思想為伴,意味著要接納自己的每一個面向,包括那些好的、壞的、光明或黑暗的想法。不再逃避或壓抑,而是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去理解這些想法的由來。

培養思想的創造力意味當我們不再被動地被思想牽著走,而是主動與它互動時,思想就會成為一種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進行創造、規劃、解決問題,甚至從中獲得啟發。

這時候,思想不再是困擾,而是成長和進步的動力。

我發現用繪畫直接與內在世界對話十分奇妙。可以將無形的感受、潛意識中的意象,透過色彩、線條和形狀具體地呈現出來。這就好像我在與自己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將內心深處的風景搬到畫布上。

繪畫不只是一種技能,把繪畫變成一種與自己思想共存的方式。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內心、理解自己,並與自己的思想和平共處的深刻實踐。

所以我選擇与自己的思想為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