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誌] 收到《華頁》蘇文德社長的短訊,告知終止華頁專欄的消息。 這消息雖叫人唏噓,但不感意外。 自從《華頁》停刊後,蘇社長在網上版仍然維持報章時的專欄,在經營角度上實在說不過去,說到底只是對文友的尊重。 跟《華頁》相交超過30年。 事實上,筆者在1990年首次抵達奧克蘭,當年《華頁》尚未面世。 那時是探望移民到紐西蘭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 隨後幾年多次到奧克蘭小住,已知道《華頁》的存在。 當時接觸紐西蘭新聞,主要是來自英文先驅報和電視台正點新聞。 但《華頁》也是很重要的訊息來源。 《華頁》上的餐廳廣告,是當時外出飲食的重要資訊。 此外,《華頁》的分類(小平)廣告,也是認識華社面貌的有用資料。 對筆者而言,當時的《華頁》,廣告內容比新聞資訊更精彩。 首次跟蘇社長會面,是在1996年。 當年筆者正式移民紐西蘭,閒著無聊,走去修讀一個文憑課程。 課程需要自選一個題目發表報告 筆者曾修讀新聞系,於是以當年在奧克蘭華文報章為題材,訪問了多張報章的負責人,包括收費報章星島日報、中文先驅報和《華頁》(印象中好像還有新報)。 當時《華頁》在位於奧克蘭市中心區,韓國餐廳阿里郎的樓上。 筆者抵達該辦公室時,蘇社長是在校對將出版的《華頁》。 他見筆者到來,立即放下工作。 他為人親切,說話直率;至今沒有改變。 再次跟蘇社長見面,已是數年後的事。 之前筆者因工作關係,一度返回原居地多年,在2001年才真真正正的定居奧克蘭。 有一天收到蘇社長的電話,告知他想加強《華頁》本地新聞內容。 大家在《華頁》碰面,地點已是位於Hobson街,樓高兩層的辦公室, 於是,筆者成為了《華頁》本地新聞的主要翻譯。 一寫就超過20年。 由於資源有限,國內新聞絕大部分是翻譯自本地主流傳媒的報道,筆者主要是選取華人關心和感興趣的題材,在譯寫時也會採取華人角度。 很間中也有一些自行採訪的報道,例如上次奧克蘭市長選舉,就曾報道由華社主辦的市長選舉論壇,希望藉著報道提高華人選民的投票意欲。 翻譯由原來每星期兩天變成四天,最後變成六天。 《華頁》由週報變成日報,盛極一時。 但隨著電子媒體出現,全球紙媒,甚至包括電台和電視台的傳統媒體,受到極大衝擊。 《華頁》每星期的出版日數,由週六天縮減至停刊前的每週一天。 由日報變回週報。 大勢所趨,蘇社長終於決定《華頁》告別實體報章。 筆者曾經在一個彈丸之地,參與過銷量以10萬份計的期刊,客串過日銷數十萬份的報章;那都是集業界精英(不包括筆者)的「燒銀紙」行為。 至於華頁,以筆者超過30年的讀者和超過20年參與者的觀察,是蘇社長以一人之力寫下一段紐西蘭華文傳媒的歷史。 能參與其中,感到榮幸。 出版人苏文德感言: 我一直以华页的专栏引以为荣, 因为这是其它本地华人媒体所缺少的, [紐转乾坤],[奇异志]和[以图说事]报道和评论本地题材, 配上原创和授权照片/视频/插图. 尽量出品优质Journalism而非Churnalism. 其实华页平台上的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或授权, 华页平台上的照片/视频/插图也是. 南太井蛙, 杨念和周永傑三位专栏作者多才多艺, 阅历丰富, 才思敏捷, 感谢三位多年笔耕. 希望这次停笔是停而不休, 后会有期. 我为华页过去多年个人赞助出版, 希望也争取获得NZ on Air 拨款赞助, 支持本地华文媒体和其他少数媒体, 支持他们制作出版本地题材新闻和节目, 造福本地社区. 还有也要争取国家文化部和各部门的赞助. NZ on Air和目前已经解散的少数民族部曾经召集本地少数媒体负责人开会, 最后是All Hui and No Dui只开会不做事. 反而是脸书和谷歌向华页伸手拉一把, 脸书在2023年赞助华页纽币$10万, 而谷歌赞助华页纽币$5千. 华页也希望更多商家刊登广告和赞助. 还有希望华社侨领和更多个人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