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页 首页 华页专栏 紐轉乾坤 查看内容

紐轉乾坤-試析華裔候選人在地方選舉中的失利

2022-10-12 05:30| 发布者: mpeditor| 查看: 1345| 评论: 0|原作者: 南太井蛙

摘要: 參加2022年奧克蘭地方選舉中的多名華裔候選人之中,只有九人勝選。形容為「失利」也不為過。 其實這個結果并不出乎意料之外。 首先是絕大多數華裔候選人并沒有按照紐西蘭方式來打這一場選戰。 韋恩.布朗為甚麼以 ...

      參加2022年奧克蘭地方選舉中的多名華裔候選人之中,只有九人勝選。形容為「失利」也不為過。

    其實這個結果并不出乎意料之外。

     首先是絕大多數華裔候選人并沒有按照紐西蘭方式來打這一場選戰。

     韋恩.布朗為甚麼以五萬多票擊敗對手當上奧克蘭市長?


     關於箇中訣竅,廣告資深人士邁克.哈奇森如是說:「韋恩.布朗接觸到了所有正確的接觸點。」用中國人的話來形容,就是把競選工作「做到了點子上」。

    邁克.哈奇森曾經策劃并領導倫.布朗与菲爾.高夫多達四次的市長競選活動,并且四次都成功獲勝,可以算是一位競選高手。

     他有一個很簡單的獲勝秘訣,邁克.哈奇森稱之為三位女士:「使命、金錢和機器。」

這位經驗豐富的廣告人引用了 1960 年代美國政治學家菲利普.康弗斯博士的話,他認為只有不到 10% 的選民真正了解這些有關候選人政綱的問題。

可以這樣理解,候選人只要做對了正確的事,就可能獲得勝利。

通過所有研究表明的,50 歲以上的紐西蘭人,亦即主流媒體所稱的「土地紳士、富有的白人嬰兒潮一代」最有可能投票。布朗把他的競選活動對準了這一部份右翼人士,并且投下巨大的資源。


邁克.哈奇森說,12 月的競選費用申報表將揭示是否確實花掉了韋恩.布朗經常挂在嘴邊的 50 萬紐元。

    而絕大多數華裔候選人似乎仍然是在華人圈子里搞競選,即使是這樣,除了在華人媒體上出現寥寥數篇訪談,文宣廣告的投放可謂少之又少。

    或者有人預估勝券在握,無須砸錢;又或者有人覺得勝數不大,搏一搏罷了,無謂花冤枉錢,偷雞不到蝕把米。

所以一些華裔候選人只盯緊印把子,卻抓緊錢袋子。

    輕視資源投放,未能組建有豐富輔選經驗的團隊,缺乏精準的選戰政綱策略擘劃,可能是華裔候選人普遍存在的短板。

    一些華裔候選人的競選政綱也曝露了對所在選區存在問題与民意傾向缺乏暸解,不少人將自己定位為華社代言人,而非選區代議士。所以把政見發佈自我限縮在為華社發聲与提昇華人地位這個偏狹范圍內。唯一後果就是只得到部份華人的票。而華人在各個選區是少數,少數之中又因原居地不同呈現政治觀點多元,無法把票集中在某一位華裔候選人身上,所以大多數華裔候選人都敗選。

    我們應該仔細看看主流媒體對這次地方選舉結果的解讀,或許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主流媒體認為:「對於政治左派來說,地方政府選舉的結果將很難處理。總的來說,這對進步人士來說是一場災難,而對保守派來說是一個福音。」

  中央政治影響了地方政治。也意味著選民對工黨政府的憤怒情緒上升。毫無疑問,生活成本危機、住房危機、氣候危機等正在使人們對一個似乎專注於所有錯誤事情的政府感到不滿。

    正是這一種民意沸騰帶來了全國性的向右轉,亦即選民利用地方選舉向惠靈頓蜂巢國會內袞袞諸公發出了警告。

    又有多少打算參與本地政治的華裔候選人瞭解并且意識到這一種「民心思變」將改變整個國家地方政治版圖,以及它將帶來的衝擊与改變呢?!


    因為缺乏這種對本國整體民意和政治風向的認知,所以未能準確擬定選戰的主打方向,也是華裔候選人輸掉這場選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華人最多的奧克蘭,東區又是華人密集之地。僅在Howick選區就有兩萬多張華人選票,這麼多的選票足以把任何華裔候選人送進區議會与市議會。​

然而唯一的華人市議員Paul楊卻在這個選區以兩千多票之差競選連任失敗。一百多年來市議會首先出現的華人身影自此消失,只希望他不是空前絕後的唯一的華人市議員。

    Paul楊得票一萬一千八百多票但仍敗選,他這次落選的主要原因是「腹背受敵」。


Paul楊既受到某黨幕後支持的洋人對手莫里斯.威廉姆森擠壓,搶去部份洋人票;又遭遇另一位華人候選人指責他是「台獨」的攻擊。盡管未必有多少人相信這一指責,但最起碼也會引起部份不明真相的華裔選民對這種「華人內鬥」的反感与厭惡,乾脆放棄對華裔候選人的支持。

華裔候選人以原居地政治攻擊另一位華裔候選人,可以算是紐西蘭華人參政歷史上的先例。它令到本已渙散的華社產生分裂并且公開化,也讓主流社會和各黨派看到我們這個族群令人沮喪失望的另一面。


在國際形勢日趨兩極化的嚴峻形勢下,全球六千萬華人面臨處境十分復雜甚至有潛在危險,我們無論在哪里都是少數弱勢,極容易成為「替罪羊」,受到首當其衝的傷害。華人同胞之間應該彼此放下原居地意識形態對立和斗爭,以「海外華人」為最大公約數消弭歧見、相互包容和幫助,為維護我們在異國他鄉的共同權益而同舟共濟。而不是同室探戈,互相殘殺。遺憾的是仍有極少數人未意識到這一點。

Paul楊在上次地方選舉中也以一萬多票勝出,先後經過兩屆選舉都保持這個得票率,已經證實他的基本盤比較穩定,大約有一萬多「鐵票」

其次,有鑒華人投票率低,Paul楊獲得的一萬多票之中,華人的票如果是六千,那麼他也有一半的選票是來自其他族裔選民,說明Paul楊擁有相當多的洋人選票。

    Paul楊的例子也證明,華裔候選人通過選區內長期經營与服務以及問政表現,是能夠得到其他族裔選民肯定、認可与支持的。

由此可見,華人從政并非希望渺茫。有時候并不是從政天花板矮,而是你不夠高。


​     絕大多數紐西蘭人不會因膚色和文化歧視你,但會因劣行弊端卑視你。當他們見證你的正直善良、竭誠服務,也會毫不猶豫地支持你。

      這或許也是這次地方選舉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