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的「三水」水務改革已成為中央政府跟部分地區政府的角力場。 政府通過「三水」把全國水務集權於中央,重新定義水務基建,但政府的強硬手法已遭到部分地方政府的堅決抵抗。 負責統籌「三水」的地方政府部長Nanaia Mahuta強調,「三水」令政府跟毛利人共管水務,符合懷當義條約的要求,同時維持跟地方政府的關係。 政府提出的相關法案,包括會成立全新制度處理全國飲用水服務,該法案已在國會進行討論。 部分地方政府公開承認目前的水務安排需要改善,但並不同意政府提出的方法;他們認為不可能由中央統計管理全國>水務。 一些地方政府更批評政府的做法是強搶地方政府的資產。 雙方大致同意的是需要就水務進行徹底變革。 據政府估計,要解決全國飲用水基建和應付人口增長,需要在未來30年動用1200億至1850億元,包括食水管系統和挑污系統。 地方政府深知不可能單靠向地方納稅人徵收差餉,就可以應付這筆支出,這方面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協助。 政府提出的方法是把水務中央集權,然後把全國分成四部分,由四個地方機構負責實際經營。 政府強調,一切變革在幕後進行,市民不會受影響。 市民仍然是每天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獲得飲用水,同時繼續可以使用輸水和排污系統。 但究竟基建支出的錢從何來? 政府表示,中央統籌可以把支出的責任分攤,令成本減少,但反對意見認為,政府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借貸,終需要由納稅人償還。 此外,有反對該政策的地方政府認為,他們的水務並沒有問題,「三水」計劃只會令他們津貼其他地方的水務支出。 政府在未取得共識下,已成立全新全國水務管理架構。 有反對該計劃的地方政府指出,政府在進行任何具體改革前,需要先說明涉及工程規模和預算開支。 地方政府不能給政府一張空頭支票。 中央政府至今對「三水」改革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無需有多少地方政府反對,均會按計劃進行。 國家黨已表示假如在下次大選勝出,將會全面推翻「三水」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