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對一個不穩定而又不可測的世界。一向偏安南陲的紐西蘭也在搖擺不定。我們對持續兩年多的疫情有了大致上共存的應對方案,雖然不少人繼續感染,因為症狀很輕、痊癒較快,恢復正常与開放國門的步伐并沒有停下來。但是內政外交有待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存在更大的困難,更多的不確定性。 一言概括之,就是整個世界正在改變中。 應對辦法并非傳統的以不變應萬變,而是以變化應對變化。 所謂改變,有來自個人主觀努力的改變,也有來自外部由不得你的客觀環境改變。 在紐西蘭曾經認識也見過不少追求「改變」的人。 他們之中有不少才華橫溢、足智多謀、財力豐沛,在公共輿論空間和政界商圈都作過努力。他們之中有些人還出現,有的已經淡出公眾視野。 問題可能出在「改變」二字上面。 每當有人想改變某樣東西時,必定是覺得它不合乎自己的期許,所以想改變它,變得更對自己的胃口,更合符自己的理念或者最好是一切盡如己意。 要實現改變,就要不斷發聲,讓改變的對象聽到,同時也讓更多人聽到自己的主張,讓他們成為同路人并形成一股力量,推動改變的早日到來。 這就是許多NGO壓力團體成立的原因之一。 鑒於民主政治制度下政黨一旦勝選就承擔制訂政策与管治國家的重任,從政可能是最直接參與和推動改變的途徑。 可能是基於以上原因,本次地方選舉有見越來越多華人同胞參選問政,而本地華文媒體及僑團對此也聞訊大喜,隆重推介,表示支持。只惜絕大多數都是聚焦參選華人的學歷資質如何優秀上面,很少人會問這些參選的候選人,你勝出後將為社會和國家帶來甚麼改變?你準備通過哪幾項政綱去推動和實現這些改變? 許多華人選民和參選人都忽略了在這個國家所謂「改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也忽略了自己心目中希望達到的「改變」是否符合主流民意、是否符合紐西蘭國家利益与核心價值觀。 紐西蘭許多層面的問題都須要通過改變才能得到解決与改善,通過地方選舉進入區市議會跟通過大選進入國會的人,各有各須要面對的不同問題。這就須要我們對社會和國家的現況以及運作有比較清晰的瞭解。弄清楚自己將要進入的位置是幹甚麼的。此乃其一。 其次,諸多問題急緩輕重倒底如何依次有序去作出改變,就須要對主流民意有足夠的瞭解。如果華人參政只顧華人權益而罔顧主流民意,往往會導致矛盾与對立而反受傷害。聰明的做法是將少數族裔的訴求与多數人的訴求結合起來,而不是剝離和自我孤立。 第三,要弄清楚各個政黨和政治人物在政治光譜上的位置,其歷史及問政能力與是非功過,因為將隨著這些人物和党派進入權力圈子,將對國計民生和內政外交帶來巨大影響,帶來許多好或者不好的改變。 華人選民和參選人如果不搞清楚以上三點,就會象不諳水性或是泳術未精就貿然下水的人,未知水的深淺,不辨風向水流,很難順利到達彼岸。 其結果往往是選民所托非人,而參選人即使幸得入圍,依然壯志難酬,甚至不得善終,被踢出局。 盡管已有不止一個參政華人在選前或勝選從政後被做掉或踢出局,但由於我們的麻木與健忘,對本地政治的冷感,至今仍然未能搞清楚真正的根由,沒有實行任何深刻的反思,也沒有從歷史中學習到如何改變我們自己思維行事模式和理念以及問政方式的經驗教訓。 這導致華裔從政仍然像NBA籃球大賽的後補隊員,坐在冷板凳上,得不到下場一展身手的機會。 是時候明白任何改變都必須具備的三個先決條件了: 1,不違背紐西蘭國家利益与核心價值觀; 2,有利於國計民生与社會發展; 3,符合當下主流民意所關注的焦點。 如是,改變的訴求方得響應,改變的行動方得支持,改變方能切實有效地為社會和國家帶來進步。 所有意圖作出「改變」的人,在選擇「改變」願景之時,擬定從政路線圖之前,應該用以上三個先決條件來比對校和調整自己的目標。 在改變別人之前首先改變自己,否則你將永遠是被別人想改變就改變的那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