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克蘭中文報紙上寫專欄,一寫就是十八年。在「華頁」上寫「紐轉乾坤」,講起來還有點歉疚,「紐轉乾坤」本屬楊念先生撰寫,後來才被在下鵲巢鳩佔。我還欠他一句:「對不起」。 在報紙上寫專欄如同跑馬拉松,既講速度又講耐力。這一跑就是十八年! 從每週一篇增加到每天一篇,後以隔日一篇遞減到每週一篇,累計亦有近兩千篇了。 雖然自覺只跑了「半馬」,餘力尚濟,肚子里還有些東西,除了舊的積存,又添了些新的,還有很多話想說。 但是,的確應該擱筆歇息了。 話是這麼說,當「華頁」老板蘇文德先生來電告知結束「紐轉乾坤」專欄,心里還是有點不捨甚至悲涼。 其實從2010年代後期開始,多數傳統報紙廣告與銷售收入急劇下滑,營運已陷入困難。疫情數年更迫使多份報紙停刊,減少印刷數量。媒體自主空間逐步縮小。 与此同時,網媒興起與自媒體崛起,新聞言論形式的改變,不再受限字數與報紙版面,自由發揮度大增但成本大減。 蘇文德先生孤身奮戰一再,幾度嘗試突破,由紙媒轉至網媒,終百般無奈宣佈放棄。 這不是「華頁」一份報紙的個別現象,而是全球的問題。 表示遺憾的同時,我對蘇生表示,自己還會繼續供稿,只是不定期罷了。 各位仍然可以通過蘇先生的網媒平臺看到在下的文章。 至於我本人將會在「臉書」個人頁面上發表文章,各位只須打開以下鏈接,便可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sunjr 「南太井蛙」筆名沿用25年之久,以致不少文友与讀者習慣稱我為「南太」或「蛙哥」。導致內人也被叫成「南太太」或「蛙妻」。解釋一下這個筆名似乎很有必要。 其實它是中西結合的。 一方面源自《莊子秋水篇》的井底之蛙典故。形容自己如井底觀天,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 另一方面借用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句:「事實真相在井底」。因此名句,許多後人將蘊藏秘密、隱埋真理之深處稱之為「德謨克利特之井」。 所以取此筆名,以期我這隻井底之蛙,通過努力寫作或能比較接近蘊藏的秘密,隱埋的真理。 為「紐轉乾坤」專欄的結束,寫了以上幾段文字。 世間的事就是這樣,既有始,必有終。 檯上的戲,幕啟幕落齣齣新。 唯井蛙永在井底仰望青天,期盼燦爛明媚的陽光,刺破驅散黑暗! 再見了!親愛的讀者們。 |